◎國內大型原創(chuàng)科普繪本
◎榮獲多項圖書大獎
2015年科技部推薦優(yōu)秀科普作品
l2014-2015年度全國圖書館50種重點推薦圖書
2014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推薦
第十屆文津圖書獎少兒類推薦圖書
第十六屆深圳讀書月推薦書目·優(yōu)秀小學生讀物
◎《用兩千年洗好澡》《用兩萬年修好路》版權輸出越南
《用七十萬年造好床》:本冊為“果殼閱讀·生活習慣簡史”的睡眠冊,在虛擬的中國城鎮(zhèn)中從人類睡山洞、蓋“皮草”開始,講述床、棉被、枕頭等臥具的變遷,并根據近現代科學家對睡眠的研究,繪制出人類的睡眠周期,展現人類睡眠習慣的發(fā)展改變。書中單獨辟出頁面,介紹古代中國出現過的不同類型的枕頭、對比不同動物的睡眠時間,趣味橫生。
《用七十萬年煮好飯》:本冊為“果殼閱讀·生活習慣簡史”的飲食冊,在虛擬的中國城鎮(zhèn)中講述飲食科技發(fā)展的歷史,內容包含有人類的進食方式、食物種類、獲取食物的方式及餐飲禮儀的變遷等等。涉及的科學知識包括:小麥從粒食到粉食、從烤制到蒸食、從不發(fā)酵到發(fā)酵的變遷,餐具從陶器到青銅器、再到瓷器的發(fā)展,甚至還囊括了早期的植物學研究。書中穿插著《左傳》中“染指”等歷史典故。
《用兩千年洗好澡》:本冊為“果殼閱讀·生活習慣簡史”的衛(wèi)生冊,在虛擬的歐洲小鎮(zhèn)中,以人類由粗放到精細的衛(wèi)生習慣為主線,講述小鎮(zhèn)居民刷牙、洗手、洗臉、洗澡等生活習慣的變遷,常用的牙粉,牙膏、牙刷、肥皂等等清潔用品的變遷,以及人類認識細菌、病毒以后個人衛(wèi)生習慣和公共衛(wèi)生領域發(fā)生的變化,其中融合了非常有趣的歷史,比如,古羅馬曾經用尿來清潔牙齒和衣服等。
《用兩萬年修好路》:本冊為“果殼閱讀·生活習慣簡史”的交通冊,在虛擬的歐洲小鎮(zhèn)中,從人類遠古道路的形成開始,講述小路、土路、石子路、水路、柏油路以及運河的發(fā)展歷程,穿插馬車、火車、汽車、船等交通工具的變遷,并單獨辟出頁面呈現交通規(guī)則的出現、交通史上重要科學發(fā)明(如蒸汽機),“條條大路通羅馬”等典故。
《用七十萬年穿好衣》:本冊為“果殼閱讀·生活習慣簡史”的服飾冊,以人類由粗糙到精致的服飾穿著為主線,講述了人類穿衣習慣的及服飾的變化歷程。從人類以樹葉獸皮蔽體開始,講述了麻布、繅絲、織綢、紡棉、毛線等服飾的發(fā)展,并穿插著人類“愛美之心”——搜集動物羽毛、拾取貝殼獸骨制作裝飾品等知識。此外,還單獨辟出頁面來呈現紡織技術的出現淵源、歷史上的重要發(fā)明(如紡織機)以及中國傳統(tǒng)服飾漢服的著裝禮儀知識等。
《用三千年讀好書》:本冊為“果殼閱讀·生活習慣簡史”的閱讀冊,在中國歷史的基礎上來講述人類閱讀習慣的發(fā)展變化歷程,內容涵蓋了人類的文字的源頭及其產生、書寫材料的變化、印刷書籍的方式、圖書館的興起和發(fā)展等,其中還涉及“洛陽紙貴”等文學典故的產生淵源。
《用兩千年行好醫(yī)》:本冊為“果殼閱讀·生活習慣簡史”的醫(yī)藥冊,將人類的醫(yī)療歷史縮放在一個虛擬的人類小鎮(zhèn)中來講述醫(yī)療科技的發(fā)展,內容涵蓋了人類調理病痛的各種方式、醫(yī)院的雛形及發(fā)展變化、“藥物變形記”等等。涉及的科學知識包括:醫(yī)院從修道院到專職醫(yī)療地點、麻醉劑的獲取方式從吸入變?yōu)樽⑸?、各類病痛獨特的醫(yī)治方法、藥劑從草藥到片劑,再到膠囊的變遷等等,甚至還囊括了早期的社會學研究。
叢書作者為果殼閱讀少兒編輯團隊。
果殼傳媒是國內著名的科普知識傳播機構,擁有世界級的作者、繪者隊伍。其旨在以生動活潑的方式講述有趣的科學知識,使讀者們在探索世界奧秘的同時,收獲閱讀的快樂。果殼閱讀是果殼傳媒旗下的讀書品牌。
繪者簡介:
李一誠(《七十萬年造好床》):淘公仔設計師,曾繪有《帕帕拉拉繪本》。
劉新樂(《用七十萬年煮好飯》《用三千年讀好書》):表面成熟,內里稚氣,始終以探尋隱匿在孩童心靈深處的奇幻世界為樂。
樓奕東(《用兩千年洗好澡》《用兩千年行好醫(yī)》):自由插畫師,曾就職于電視臺、電影特效公司、游戲公司。
張興(《用兩萬年修好路》):自由插畫師,堅信不想當博物學家的工匠不是好畫家。
傅遲瓊(《用七十萬年穿好衣》):90后自由插畫師。
《用七十萬年造好床》
《用七十萬年煮好飯》
《用兩千年洗好澡》
《用兩萬年修好路》
《用七十萬年穿好衣》
《用三千年讀好書》
《用兩千年行好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