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誤差理論部分
第1章誤差和精度的基本概念
1.1誤差
1.1.1研究誤差的重要意義
1.1.2誤差的定義及其來源
1.1.3誤差的表示方法
1.1.4誤差的分類
1.2精度
1.2.1精度的一般含義
1.2.2精度的分類
思考與練習題
第2章誤差按性質分類處理
2.1隨機誤差
2.1.1隨機誤差及其特性
2.1.2算術平均值及標準差
2.1.3置信區(qū)間
2.1.4不等精度測量時隨機誤差的估計
2.2系統(tǒng)誤差
2.2.1系統(tǒng)誤差及其分類
2.2.2系統(tǒng)誤差的發(fā)現(xiàn)方法
2.2.3系統(tǒng)誤差的減小與消除
2.3粗大誤差
2.3.1粗大誤差概述
2.3.2粗大誤差判別準則
2.4測量結果的數(shù)據(jù)處理實例
2.4.1等精度直接測量列測量結果的數(shù)據(jù)處理
2.4.2不等精度直接測量列測量結果的數(shù)據(jù)處理
思考與練習題
第3章函數(shù)誤差與誤差合成
3.1函數(shù)誤差
3.1.1函數(shù)系統(tǒng)誤差
3.1.2函數(shù)隨機誤差
3.1.3誤差傳播定律的應用
3.2誤差合成
3.2.1隨機誤差合成
3.2.2系統(tǒng)誤差合成
3.2.3系統(tǒng)誤差和隨機誤差的合成
思考與練習題
第4章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
4.1不確定度的基本概念
4.1.1研究不確定度的意義
4.1.2不確定度的來源及分類
4.1.3標準不確定度的兩類評定
4.2合成標準不確定度及擴展標準不確定度
4.2.1合成標準不確定度
4.2.2擴展標準不確定度
4.3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
4.3.1測量結果的表示方法
4.3.2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實例
思考與練習題
第5章最小二乘法
5.1最小二乘法原理
5.2線性參數(shù)的最小二乘估計
5.2.1正規(guī)方程組
5.2.2標準差的估計
5.3最小二乘法解決組合測量問題
思考與練習題
第2部分公差理論部分
第6章互換性與標準化
6.1互換性與公差
6.1.1互換性的含義
6.1.2公差
6.1.3檢測
6.2標準化與優(yōu)先數(shù)系
6.2.1標準化與標準
6.2.2優(yōu)先數(shù)系及優(yōu)先數(shù)
6.2.3互換性生產(chǎn)發(fā)展簡介
思考與練習題
第7章尺寸精度
7.1基本概念和術語
7.1.1有關尺寸的基本概念和術語
7.1.2有關偏差和公差的基本概念和術語
7.1.3有關配合的基本概念和術語
7.1.4配合基準制
7.2極限與配合國家標準
7.2.1標準公差系列
7.2.2基本偏差系列
7.2.3公差與配合的標注
7.2.4常用的公差帶及配合
7.2.5線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7.3尺寸精度設計
7.3.1配合基準制的選用
7.3.2標準公差等級的選用
7.3.3配合種類及基本偏差的選擇
思考與練習題
第8章形位精度設計
8.1形位精度設計的基本概念
8.1.1幾何公差的研究對象——幾何要素
8.1.2幾何公差的特征項目
8.1.3幾何公差的標注
8.2幾何公差
8.2.1形狀公差
8.2.2定向公差
8.2.3定位公差
8.2.4跳動公差
8.3公差原則
8.3.1公差原則概論
8.3.2獨立原則
8.3.3相關要求
8.4幾何精度設計
8.4.1幾何公差特征項目及基準選擇
8.4.2未注公差設計
8.4.3公差設計實例
思考與練習題
第9章尺寸鏈原理在機械精度設計中的應用
9.1尺寸鏈概論
9.1.1尺寸鏈的基本概念
9.1.2尺寸鏈的形式
9.1.3尺寸鏈的建立
9.1.4尺寸鏈的計算
9.1.5增環(huán)與減環(huán)的判斷
9.2用完全互換法計算尺寸鏈
9.2.1完全互換法的計算公式
9.2.2完全互換法的校核計算
9.2.3工藝尺寸鏈計算
9.2.4裝配尺寸鏈計算
9.2.5零件尺寸鏈計算
思考與練習題
第10章表面粗糙度及其檢測
10.1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10.1.1表面粗糙度的界定
10.1.2表面粗糙度輪廓對零件工作性能的影響
10.2表面粗糙度的評定
10.2.1取樣長度和評定長度
10.2.2表面粗糙度的中線
10.2.3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參數(shù)
10.3表面粗糙度的技術要求
10.3.1表面粗糙度技術要求的內(nèi)容
10.3.2表面粗糙度評定參數(shù)的選擇
10.3.3表面粗糙度參數(shù)允許值的選擇
10.4表面粗糙度技術要求在零件圖上的標注方法
10.4.1表面粗糙度的標注
10.4.2表面粗糙度在圖樣上的標注示例
10.5表面粗糙度值的選擇及加工方法
10.6表面粗糙度的檢測
思考與練習題
第11章螺紋結合精度
11.1普通螺紋結合概述
11.1.1普通螺紋的種類與使用要求
11.1.2普通螺紋的基本牙型及主要幾何參數(shù)
11.2普通螺紋幾何參數(shù)偏差對互換性的影響
11.3普通螺紋精度設計
11.3.1螺紋公差標準的基本結構
11.3.2螺紋公差帶
11.3.3螺紋的旋合長度與公差精度等級
11.3.4保證配合性質的其他技術要求
11.3.5螺紋公差與配合的選用
11.3.6螺紋的標記
11.3.7螺紋精度設計實例
思考與練習題
第12章圓柱齒輪精度設計
12.1圓柱齒輪精度概述
12.2圓柱齒輪同側齒面的精度指標
12.2.1單個齒距偏差fPt
12.2.2齒距累積偏差FPk
12.2.3齒廓總偏差Fa
12.2.4螺旋線總偏差Fβ
12.2.5標準公差值的計算
12.3圓柱齒輪徑向綜合偏差的精度指標及檢測
12.3.1徑向綜合總偏差ΔF″i
12.3.2一齒徑向綜合偏差Δf″i
12.3.3徑向跳動公差Fr
12.4齒輪的側隙和接觸斑點的檢驗
12.4.1齒輪副最小側隙
12.4.2齒厚的評價指標
12.4.3公法線長度偏差
12.4.4輪齒的接觸斑點
12.5齒輪坯、齒輪軸中心距和軸線平行度的精度
12.5.1齒輪坯精度
12.5.2齒輪副中心距精度
12.5.3齒輪軸線平行度偏差
12.5.4齒輪表面粗糙度的確定
12.6圓柱齒輪的精度設計
12.6.1齒輪精度等級的標注
12.6.2齒輪精度等級的選擇
12.6.3齒輪精度設計示例
思考與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