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涵蓋全面,除了理論性,更有很強的工程實踐性,通過典型天線的設(shè)計案例,使讀者對天線設(shè)計具有更深入的認識。
《天線理論與工程》可作為電子通信工程專業(yè)學(xué)位研究生、電子類學(xué)術(shù)學(xué)位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天線研究工作的工程技術(shù)人員參考。
《天線理論與工程》主要包括天線理論與技術(shù)及相關(guān)技術(shù)方面的內(nèi)容。第1章介紹了電磁波輻射的基本原理和天線的基本概念和知識;第2章至第5章介紹了常用的天線形式,包括振子天線、微帶天線和螺旋天線,也包含了天線陣列分析和綜合方面的內(nèi)容;第6章給出了幾個天線設(shè)計的實例,可以作為教學(xué)案例進行實踐練習(xí);第7章介紹了天線測量方面的知識;第8章介紹了天線罩方面的知識。
付云起,國防科學(xué)技術(shù)大學(xué)教授,博導(dǎo)。主要從事人工電磁材料、微波毫米波技術(shù)、天線理論與技術(shù)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擔(dān)973、863、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等課題多項,出版著作多部。
第1章 天線理論基礎(chǔ) 1
1.1 電磁輻射問題的解 1
1.1.1 Maxwell方程組及波動方程 1
1.1.2 輻射積分 2
1.2 輻射機理 7
1.2.1 運動點電荷的場 7
1.2.2 細線電流模型 13
1.2.3 輻射的產(chǎn)生 14
1.3 基本輻射元 16
1.3.1 電偶極子 16
1.3.2 磁偶極子(小環(huán)) 18
1.3.3 惠更斯元 20
1.4 天線的性能參數(shù) 20
1.4.1 天線的電路特性與能量傳輸 21
1.4.2 天線的空間場特性 23
1.4.3 天線的互阻抗與收發(fā)互易性 31
1.4.4 Friis傳輸方程和雷達方程 34
1.5 天線的匹配與平衡 35
1.5.1 阻抗匹配 36
1.5.2 平衡饋電 37
1.6 天線的分析方法 38
第2章 振子天線 40
2.1 振子 40
2.2 八木天線 43
2.3 角反射器天線 49
2.4 地面上的天線(含理想導(dǎo)電和非完純導(dǎo)電) 55
第3章 微帶天線 64
3.1 微帶天線概述 64
3.2 微帶天線分析方法 65
3.3 微帶天線寬帶技術(shù) 70
3.4 微帶天線圓極化技術(shù) 81
3.4.1 一點饋電單片圓極化微帶天線 82
3.4.2 圓極化微帶天線寬角軸比改進的方法 89
3.5 微帶天線表面波抑制 93
第4章 螺旋天線 96
4.1 圓柱螺旋天線 96
4.1.1 螺旋的幾何表示 96
4.1.2 軸向模波瓣圖和波沿單繞螺旋的傳播相速 97
4.1.3 單繞軸向模單圈方螺旋的波瓣圖 103
4.1.4 單繞螺旋的完整軸向模波瓣圖 104
4.1.5 單繞軸向模螺旋天線的軸比和圓極化條件 106
4.1.6 單繞螺旋天線軸向模輻射的寬頻帶特性 109
4.1.7 波瓣圖、頻帶寬度、增益、阻抗和軸比公式列表 110
4.1.8 單繞軸向模螺旋天線的實際設(shè)計考慮 111
4.2 平面螺旋天線 116
4.2.1 非頻變天線基本原理 116
4.2.2 非頻變的數(shù)學(xué)基礎(chǔ) 118
4.2.3 螺旋天線 119
4.2.4 螺旋模式 123
4.2.5 平面螺旋天線的饋電 126
4.2.6 平面螺旋天線的支撐技術(shù) 127
4.2.7 螺旋臂終端的處理 129
4.2.8 波束形成 130
第5章 天線陣列分析與綜合 132
5.1 天線陣列的分析 132
5.1.1 線陣的陣因子 132
5.1.2 均勻激勵的等間距線陣 137
5.2 綜合問題 142
5.2.1 線源波束賦形的綜合方法 144
5.2.2 線陣波束賦形的綜合法 148
5.2.3 低旁瓣、窄主瓣方法 152
第6章 天線應(yīng)用實例 162
6.1 螺旋天線 162
6.1.1 應(yīng)用背景 162
6.1.2 設(shè)計過程 162
6.2 微帶天線 174
6.2.1 應(yīng)用背景 174
6.2.2 設(shè)計過程 174
6.2.3 天線陣列的設(shè)計 180
6.3 縫隙天線 186
6.3.1 應(yīng)用背景 186
6.3.2 縫隙天線原理 186
6.3.3 天線的仿真 192
本 章 附 錄 196
第7章 天線測量 199
7.1 概述 199
7.2 測試場 200
7.2.1 天線測試場的一般要求 200
7.2.2 反射測試場 201
7.2.3 自由空間測試場 203
7.2.4 緊縮場 207
7.2.5 近場測試場 210
7.2.6 各種天線測試場比較 212
7.3 主要參量測量 213
7.3.1 方向圖測量 213
7.3.2 天線增益測量 216
7.3.3 天線極化測量 220
7.4 典型測量系統(tǒng) 221
第8章 天線罩 224
8.1 天線罩的基本概念 224
8.1.1 什么是天線罩 224
8.1.2 天線罩的分類 225
8.1.3 天線罩對天線電氣性能的影響 226
8.1.4 天線罩的性能要求 227
8.2 罩壁傳輸特性 229
8.2.1 通用計算公式 229
8.2.2 單層結(jié)構(gòu)傳輸特性 231
8.2.3 A型夾層傳輸特性 232
8.2.4 多層夾層傳輸特性 233
8.2.5 B型夾層傳輸特性 233
8.2.6 內(nèi)含金屬物介質(zhì)層傳輸特性 233
8.2.7 空間骨架結(jié)構(gòu)傳輸特性 234
8.3 天線罩電氣特性分析方法 234
8.3.1 天線罩分析方法發(fā)展歷程 234
8.3.2 高頻分析方法 235
8.3.3 全波分析方法 237
8.3.4 高低頻混合方法 239
8.3.5 各種分析方法適用范圍 240
8.4 天線罩電氣分析實例――幾何光學(xué)法 241
8.4.1 引言 241
8.4.2 計算原理 242
8.4.3 罩體曲面形狀的描述 243
8.4.4 電磁射線與罩壁的交點 244
8.4.5 入射波的入射角 245
8.4.6 入射波的極化角 246
8.4.7 透射場計算 246
8.4.8 加罩前后方向圖計算 248
8.4.9 天線罩電氣性能計算 249
8.5 天線罩電氣測量技術(shù) 252
8.5.1 天線罩材料特性測量 252
8.5.2 罩壁傳輸特性測量 254
8.5.3 整罩性能測量 257
參考文獻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