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希望旅人在旅程中能為后人留下些許足跡,而且我也一直建議大家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好都要這樣做。
——托馬斯·格雷(英國著名詩人、學(xué)者、大學(xué)教授)
我內(nèi)心深處只愛生命——而且,說真的,我恨它之時也是愛它之時!
——尼采
本書是亞瑟?本森在人生旅途上的一部充滿哲思的隨筆,也是他深入探討生活狀態(tài)的作品,更是一部對欲望、追求、變化、追求成功和金錢過程中的反思治愈類心靈經(jīng)典之作。本森文筆犀利、思想洞見強烈。冷眼看待和剖析我們平時認(rèn)為正確而變得大眾理念的一些行事習(xí)慣。重新以一種更加深入的反思精神來幫世人了解真正的精神渴求和自由是什么。告訴我們生活其實有很多面,一味地糾結(jié)于一種狀態(tài),很多時候會成為我們的思維局限,莫不如逃脫出來,透透氣、換個角度來過生活。
本森在論述生活之道中闡述:你對生活和生活的動機觀察得越細(xì)致,你就越能體會到想象力是改變世界的動力,尤其是那種希望從束縛我們或限制我們的環(huán)境當(dāng)中逃脫出來的想象力。
亞瑟·克里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1862—1925),英國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作家,劍橋大學(xué)莫德林學(xué)院的第28屆院長。他的父親是19世紀(jì)末坎特伯雷大主教愛德華·懷特·本森,其舅舅是著名的哲學(xué)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所富有的文化和著述的傳統(tǒng),也很自然地遺傳到他身上。本森是一位杰出的學(xué)者和多產(chǎn)作家。他曾就讀于伊頓公學(xué)和劍橋大學(xué)的國王學(xué)院,并在1885—1903年期間,在伊頓公學(xué)和劍橋大學(xué)的莫德林學(xué)院講授英國文學(xué)。1906年后,他出任格雷欣學(xué)校校長。1915—1925年,他擔(dān)任莫德林學(xué)院院長。
他的詩歌和散文著述頗豐。令人驚嘆的是,他在人生最后的20年間,每天堅持寫日記,寫下了世上長的400萬字的日記,給世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思想遺產(chǎn),代表作有:《仰望星空》(At Large)、《安靜之家》(House of Quiet)、《自由之旅》(Escape and Other Essays)、《大學(xué)之窗》(From a College Window)、《圣壇之火》(The Altar Fire)、《為師之道》(The Schoolmaster)、《劍橋論道》(Cambridge Essays on Education)、《阿城信札》(The Upton Letters)、《我心無懼》(Where No Fear Was)、《向死而生》(The Gate of Death)、《對話寂靜》(The Silent Isle)、《安靜的家》(The House of Quiet)、《靜水之旁》(Beside Still Waters)、《追隨本心》(Along the Road)、《生命之泉》(Water Springs)、《雅致生活》(The Thread of Gold)、《無冕之王》(Men of Might)、《黑夜?fàn)t火》(Thy Rod and Thy Staff)、《心靈樂園》(Joyous Gard)、《羅斯金評傳》(Ruskin,A Study in Personality)、《障山及其他故事》(The Hill of Trouble and Other Stories)、《曙光中的少年》(The Child of the Dawn)等。
序?言 …… 001
第一章?逃?避 …… 010
第二章?文學(xué)與生活 …… 023
第三章?新詩人 …… 037
第四章?沃爾特 · 惠特曼 …… 048
第五章?魅?力 …… 066
第六章?落?日 …… 083
第七章?彭格西克的房子 …… 091
第八章?村?莊 …… 097
第九章?夢 …… 106
第十章?幽靈訪客 …… 119
第十一章?那另一個 …… 125
第十二章?我的校園生活 …… 134
第十三章?作者的身份 …… 153
第十四章?魔草和三色堇 …… 168
第十五章?你看,那做夢的來了 ……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