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培養(yǎng)讀寫能力,識字是前提?!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一、二年級,要求認識1600—1800個常用漢字。
在漢字學習過程中,老師和家長往往只注重怎么寫,怎么讀,讓學生死記硬背,至于為什么這樣寫,字的來源是什么,則涉及很少,這會讓學習者失去興趣,覺得漢字枯燥無味。從漢字產(chǎn)生的源頭講解漢字的造字本義,以及演化過程,這是一種有效的漢字學習方法,也是現(xiàn)代識字教育應當借鑒的一種教學方法。
《有故事的漢字》就是這樣一套重在探尋漢字造字本義和演變過程的書。這套書思路獨特,角度新穎,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講述漢字背后的故事,了解漢字的前世今生,輕輕松松學習漢字,并由此了解漢字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
《有故事的漢字》系列選取了小學生應該識記和掌握的300余個漢字,以生動有趣的筆調(diào)敘述了每個漢字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演變的歷史。內(nèi)容主要分為三部分:正文主要闡釋該字的造字本源和演變過程,讓孩子真正理解這個字的“童年”和”“成長歷程”;欄目“字里字外”是對改字的拓展延伸,選取了與該字相關的一些成語、詩詞、傳說故事、科普知識等趣味知識,讓小讀者做到學以致用;最后一部分是該字的演變圖例,將該字在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字體中的不同寫法進行標注、說明。
邱昭瑜
臺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編劇。青年時期,作者便為中國漢字之美而著迷不已,致力于將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以簡單而又有趣的方式介紹給小朋友。作者精通音韻學、訓詁學的知識,再配以磨練多年的優(yōu)美、流暢的文筆,可以帶領小朋友進入中國文字的瑰麗殿堂。
目前已出版《有故事的漢字》《字的家族》《好玩又好用的慣用語》等多部著作。作品多次獲得臺灣“好書大家讀”年度少年兒童讀物獎、中小學優(yōu)良課外讀物推介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