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人換了一種自然的腔調(diào)作文一一史稱“白話文”。白話文的功績不只是替代了文言這種純書面文字,它也改變了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相伴而來的是心態(tài)的開放、個性的解放、與世界交流的強烈欲望以及文化教育的普及。一個民族開始用正常的聲音說話了,中國文字由貴族的語言變?yōu)槠矫竦恼Z言。20世紀中國文學的魂魄,就是用白話表達的種種來自民間的聲音。
世紀之初的啟蒙者,大多是平民身份的知識分子,他們以一本雜志(《新青年》)、一所大學(北大)為堡壘,以科學與民主為彈藥,向不合時宜的舊文化發(fā)動攻勢。結果一呼百應,遍地開花。五四運動,建立民國,都是來自民間的運動,古老帝國的面貌煥然一新。在這個大破大立的時代,中國的文字充滿火藥味。而且,由于中國的政局一直動蕩不安,這股火藥味也就一直籠罩整個20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