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戲劇史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年會于中山大學落下帷幕。本次會議有來自中國及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的180多為學者參加,共提交138篇論文,是近二十年來規(guī)模較大的中國戲劇史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的論文主題主要圍繞戲曲文獻的搜集整理與考證、戲劇形態(tài)研究、演劇史研究、地方戲及俗曲研究、戲曲民俗及生態(tài)研究等多個方面,反思舊問題,探索新問題,學術(shù)爭鳴氛圍濃厚,體現(xiàn)出開闊的研究視野和敏銳的問題意識,代表了戲曲研究學界的較高水平。為更全面地呈現(xiàn)本次學術(shù)研討會的成果,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委托中山大學與上海戲劇學院共同組成編委會,遴選優(yōu)秀會議論文,編輯出版本論文集,以期與學界同仁交流。
中國古代戲曲學會,成立于1985年4月。學會的宗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dǎo),團結(jié)、組織和聯(lián)系全國的中國古代戲曲研究工作者、教學工作者及古代戲曲整理與出版工作者,開展多種活動,推動和發(fā)展中國古代戲曲學術(shù)研究,為繁榮社會主義戲曲藝術(shù)、建設(sh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做出貢獻。
學會首任會長王季思先生、趙景深先生,副會長徐朔方、鄧紹基、章培恒、胡世厚先生。聘請王昆侖、任中敏、孫楷第、吳曉鈴、張庚、錢南揚、郭漢成先生為顧問。
1 中國戲劇史
3 戲劇文學產(chǎn)生于孤魂祭祀之說/田仲一成
42 戲曲寫作與戲曲體演變
——古代戲曲史一個冷視角初探/李昌集
93 《宋元戲曲史》百年祭
——王國維中國戲劇起源于巫覡說發(fā)微/康保成
123 中國古代社會的游戲精神與戲?。畈?/p>
137 明初教坊制度考略/李舜華 陳惠卿
160 明雜劇風格論/徐子方
186 戲曲歌樂雅俗的兩大類型
——詩贊系板腔體與詞曲系曲牌體/曾永義 施德玉
249 中外戲劇交流與比較
251 明清冊封使記錄的琉球演?。~長海
277 西方戲劇的角色類型與中國戲曲的腳色行當/陳世雄
294 德國巴伐利亞圖書館藏《合璧西廂》考述/孫書磊
305 日本江戶時代的中國戲曲學習
——《水滸記》《蜃中樓》《琵琶記》的日譯本/岡崎由美
323 濱一衛(wèi)所見1930 年代中國戲劇
—— 一個開拓表演史研究的日本學者/中里見敬
341 戲劇文學與文獻
343 金代的神廟舞臺碑記/薛瑞兆
355 元雜劇
——版本與翻譯/[美]伊維德
377 元明清戲曲作品與《說岳全傳》的形成/鄧駿捷
393 論嘉靖本《荔鏡記》/趙山林趙婷婷
423 論明刊《西廂記》文本體制的傳奇化/陳旭耀
435 戲曲凡例與明清戲曲流變/陳維昭
448 尤侗《鈞天樂》傳奇與明末才子湯傳楹/杜桂萍
482 馮小青其人真?zhèn)慰际觯煊烂?/p>
521 清代詩詞中散見戲曲史料的學術(shù)價值
——《清代散見戲曲史料匯編(詩詞卷·初編)》導(dǎo)論/趙興勤
569 戲劇表演
571 “副凈色發(fā)喬”辨正/楊秋紅
591 嘉慶二十四年清宮內(nèi)廷承應(yīng)情況初探/徐巧越
607 雅部衰落與“不完整的戲劇性”的關(guān)系/董上德
617 古代劇本與表演關(guān)系探論/戚世雋
632 名實之辨
—— 對梅蘭芳“‘ 移步’ 而不‘ 換形’”
說的時代解讀/ 張一帆
658 從“ 風攪雪” 現(xiàn)象看戲劇發(fā)展/ 龍賽州
673 表演重塑: 臺灣“ 莎戲曲” 演員的身體異化/ 陳芳
711 藏、漢戲曲表演藝術(shù)特征之比較/ 謝真元
725 戲劇民俗與文化生態(tài)
727 福建宋雜劇與道教科儀關(guān)系考
—— 以朱坂豐場儀式的作場戲為例/ 葉明生
762 神性、俗性及其互動共生
—— 關(guān)于傳統(tǒng)戲劇生存機制的幾點思考/ 宋俊華
778 秧歌之特性/ 鄭元祉
791 文人與民間視域中的“ 柳毅傳書”
—— 以恩施儺愿戲《青家莊》為個案/ 田興國
803 “抬故事”考察及其戲劇史意義探討/李志云
818 蝗災(zāi)與戲劇/彭恒禮
830 從南派藝術(shù)看粵劇的地方性傳統(tǒng)/倪彩霞
842 論閩臺歌仔戲的“撿戲”傳統(tǒng)/潘培忠
860 試論中國影戲的戲劇化進程
——以“三國”題材影戲為例/卜亞麗
883 編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