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集合諸子百家雜而不雜之言,包羅天地古今萬物眾生之理!全書的內容以儒家、道家的理論為基礎,集合了各家之學說融于一爐,是中國漢代大統(tǒng)一時代前政治、軍事、哲學、謀略思想的出色總結。
呂不韋(?—前235),原為陽翟(今河南禹縣)商人,于趙國經商期間,結識了流亡在外的秦國公子嬴異人。當時異人在趙國處境艱難,得不到重視和尊重,而呂不韋卻認為他“奇貨可居”,于是用金錢資助異人,并幫助他獲得了繼承王位的資格。公元前253年,異人繼承王位,即莊襄王。莊襄王拜呂不韋為相,封為文信侯。莊襄王死后,其子嬴政繼位,尊呂不韋為相國,呂不韋被稱為仲父。呂不韋為相期間,秦國出兵滅東周,攻取韓、趙、衛(wèi)三國土地,建立三川、太原東郡,他為統(tǒng)一中國作出了積極貢獻。秦始皇親理政務后,將呂不韋免職,并使之遷居蜀。呂不韋后憂懼飲鴆而亡。
紀
孟春紀 / 7
仲春紀 / 14
季春紀 / 20
孟夏紀 / 27
仲夏紀 / 34
季夏紀 / 40
孟秋紀 / 46
仲秋紀 / 55
季秋紀 / 64
孟冬紀 / 74
仲冬紀 / 83
季冬紀 / 92
覽
有始覽 / 101
孝行覽 / 123
慎大覽 / 145
先識覽 / 172
審分覽 / 191
審應覽 / 209
恃君覽 / 223
論
開春論 / 243
慎行論 / 258
貴直論 / 274
不茍論 / 290
似順論 / 304
士容論 / 319